榜样圣中人 || 2023年圣城中学年度人物杨玉军——时光有故事,微光有力量

 2023-11-11 报道

编者按: 

  圣城中学党委把10月份确定为圣城中学师德建设月,以发现榜样、传播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为主题,深入开展向圣城中学年度人物学习活动,为切实搞好学习,同步在公众号上开辟榜样圣中人栏目,宣传圣中榜样,激励大家都做榜样圣中人。今天刊出榜样人物杨玉军——时光有故事,微光有力量。 

         时光有故事 微光有力量          

                      ——2023年圣城中学年度人物杨玉军 

  他是办公室里的“主心骨”,是学生口中的“老杨”,是领导眼中的“老黄牛”。你问他有什么光辉事迹吗?他淡然一笑,“就是平凡的人,天天做了自己该做的平凡的事,哪有什么光辉可言。”他就是已经在寿光市圣城中学工作了二十八年的杨玉军老师。 

初出茅庐,斗志昂扬 

  19907月,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从昌潍师专毕业被分配到了留吕乡第二初级中学。大学毕业,初踏讲坛,年轻的他似乎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儿,刚毕业就勇挑重担,学校安排他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和历史。每天早来晚走这是常态,年轻人特有的亲和力也让他和学生能够迅速打成一片。靠班急,靠学生紧,自身业务素质又高,杨老师用他的热情和痴心换来了自己首届毕业生成绩的开门红。 

  年轻的老师身上应该有什么?就应该有年轻杨老师身上这份不服输的干劲儿,这份对工作、对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勤勤恳恳和孜孜不倦。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1995年随着寿光市圣城中学新校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同年8月杨玉军老师调入圣城中学工作。任教六年级两个班语文,并担任一班班主任。由于学位紧张,所以班额很大。杨老师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一班有78名学生,二班有76名学生。 

  新建学校,新的工作环境,教学质量才是自己说话的底气。有早晚自习,再加上学校又没有宿舍,杨老师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到校,晚上9点多离校。每个课间都要去班里转转看看,学生的每一个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他都尽心尽力帮着孩子们解决。作业批阅更是没有丝毫的马虎应付,一百多份作业,小到当堂的默写,大到作文试卷,全部都是全批全改。杨老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对得起站在孩子身后的每位家长。“做老师就是良心买卖”这是杨老师到现在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由于是新建学校,学校各项设施还没有完备,再加上参观的人较多,所以学校卫生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彼时的操场还是一片荒芜,杂草横生,所以带领学生整操场、挖树坑、种树、种绿化带,甚至捡拾砖缝中的烟头、瓜子皮,成了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们上文化课之余的特殊劳动课。正是在像杨玉军老师这样能干肯干的第一批“创业者”的努力下,才让当时的圣城中学不但学生学习成绩在整个寿光市遥遥领先,更是成为了九十年代寿光的一所品牌名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到了2004年,建校十年,当时学校各种设施正是到了维修的时期。人到中年,杨老师再次披挂上阵,重新开启新的工作领域,开始担任学校的后勤工作,由一名专业语文老师转行成为一名“专业维修工”。当时由于管道老化,年久失修,所以漏水特别严重。杨老师开始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管早晚奔走于学校的角角落落,随时发现随时修理,有时为了测漏点,经常晚上测到下半夜。有人说,工作认真的人干什么都认真;也有人说,干活认真的人一辈子都在干活。我问杨老师认同这两句话吗?他仍是淡然一笑,“工作不就是这样做吗?” 

  这样做的杨老师不但在学校对123号教学楼进行加固时,整个假期都靠在学校忙前忙后,更是在学校面临经费紧张而要减少开支时,亲自带领后勤人员每天一起修剪花木草皮。“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杨老师就是圣城中学的那块砖,甘做基石,不求回报,勇于奉献,不怕吃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212月,杨老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胜任后勤工作。不甘心就此歇下来的杨老师向学校提出想重新回到自己教学岗位的申请。考虑到他身体原因,学校让他担任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但要强的杨老师提出还要继续做班主任。从那以后,每个上早读的清晨,当老师们走进校园就总能看到那个挥舞着大扫帚领着学生打扫卫生的“班主任老杨”。 

  杨老师还是有1990年刚刚毕业时的那个干劲儿,还是有刚刚踏上讲台时的那份热情。要教学视导查常规了,在别人还在东一头西一头准备时,杨老师的常规早就整整齐齐摆那里等着了;马上要期中期末考试了,我们忙着赶进度催学生时,杨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早就把知识点背熟默写好了。他还是那个一如既往地备课、上课、看作业,一如既往地揪着学生背、看着学生写,一如既往地成绩遥遥领先让我们佩服的杨老师。 

  于漪老师说:“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点亮生命的灯火,既是学生的也是自己的。一个人心里如果是黑灯瞎火,他就不知道路在何方,东碰西撞,难识人间况味。有灯火照耀,才能真正脱离蒙昧,心明眼亮,生机蓬勃。”杨玉军老师就是一位心中有光的人,他用自己认为的平凡微光点亮了每一个孩子心中对知识的渴求,也影响了他身边的老师们。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他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都凝聚在了三尺讲台上,也把自己的坚守信仰放在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上。 

撰稿:王玉倩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