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民自强不息,更迭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信仰。
——题记
翻开老照片,它承载着我们一代代人的回忆,它体现出时代的更迭,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那份信仰。
新时代·斗志昂扬谱新篇
(1978年,在泰安当兵的爷爷)
这是1978年我的爷爷在泰安市参军时期的一张照片。爷爷常常和我讲起他参军时的故事: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每天都只能吃硬硬的“馒头”和从地里挖的野菜,偶尔吃一次鸡蛋都是奢侈。艰苦的训练,让爷爷体力不支,但是他从来没喊过苦和累,他也从没想过放弃,他知道军人的职责就是坚守。爷爷的心中始终坚定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努力训练和付出来回馈党和国家。“只要心中有信仰,任何困难都会被打倒。”这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
爷爷年轻的时候,工作认真严谨,从不争名夺利。退役后,村委两次让他去担任村支部书记,他都拒绝了。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个为人和善的老头,乡里乡亲都对他十分敬重和客气。他是一名老党员,到现在他也总把国家挂在嘴边,每天看完新闻都会跟我讲发生了什么事,他常说:“国家好,社会就会安定,人民就会幸福。国家有政策,我们就要积极响应。”我感受到了爷爷心中那份炽热的信仰——浓浓的爱国情。
(1985年,住在新建的房子里的爷爷奶奶)
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人民生活越来越好。1985年,我们家也建了新房子。我的爷爷退役后一直和奶奶在家务农,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建房子的钱都是他们的血汗钱。正是有了这份耕耘,他们才发自肺腑地开心,看,我的爷爷奶奶笑得多喜悦!
延续军人的精神,爷爷把国家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他说过:要是国家有困难,我一定重新穿上军装,奔赴战场。他心中炽热的爱国情,也一直打动着我。
新世纪·翻天覆地展新颜
2000年,来到了新旧世纪之交,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父亲说:那时人人家里都有一台电视机,人人家里都可以喝得起牛奶、吃得起鸡蛋了。2005年,我的爷爷奶奶又建了一栋房子,这次是两层半。
(婚礼上的爸爸妈妈)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政策也越来越好,我们村每年都会给村民发福利。大家都住在一个村里,共同耕种,共同致富,谁家有困难都会互帮互助,我喜欢这样淳朴和谐的邻里气氛。现在我们在市里又买了楼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艰苦奋斗、回馈社会的精神仍在我们家延续。
新征程·风华正茂绘新生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打心底里佩服她。她上学的时候,没钱买新的作业本,写完了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用;下雨天没人接送,上学都是一路踩在泥里;中午回到家,没有人给她和舅舅做饭,只能吃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她的手机相册里大部分都是和学生们的互动。她常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学生和我的成长变化。线上学习期间,为了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把大书桌让给了我,她的备课空间就是一个小小的台子。
(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妈妈)
疫情当前,她更是没有一丝懈怠,上课之余,她选择去小区做志愿者,她告诉我:国家免费给我们打疫苗,免费做核酸,国家有需要,我们就要贡献一点力量,国家好,人民才会幸福。我默默点头,在我心里,妈妈就是我的榜样。
2020年,我们国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计划提前了一年。这一年,我15岁,亲身感受着身边的变化,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我渐渐对国家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会和爷爷一起看《新闻联播》;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建党百年,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演讲比赛。
(参加建党百年演讲比赛的我)
100年的变化,从建党到建国;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没有灾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家人的口中和心中,我感受着普通老百姓浓浓的爱国情,我的心中亦是如此!前有王昌龄的“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我都会尽力去做,积极参与。我坚信,只要我脚踏实地,不忘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就能一步步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不管时代如何更迭,我心中的爱国信仰从未改变。
——后记
九年级一班 张雯丽
指导教师 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