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寿光市圣城中学东关校区召开一年级家长见面会:家校同心筑根基,共护学子启新程
为助力一年级新生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筑牢家校社协同育人防线,圣城中学东关校区于8月28、29日分批召开了一年级新生家长见面会。活动以“幼小衔接”为核心主线,从规律解读到学科赋能,再到家校社协同,层层递进凝聚育人共识,为新生开启小学成长新篇保驾护航。圣城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亮,东关校区党支部书记王效国及教联体代表、25级全体新生家长共同参加。
解码衔接规律,锚定育人起点
作为见面会的开篇环节,徐娜主任以“话成长,启新程”为主题,率先为家长拨开幼小衔接的“迷雾”。她结合长期深耕学生成长指导的实践经验,深入解读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规律,分享缓解新生入学焦虑的实用策略,并系统介绍东关校区基本情况。此次分享紧扣东关校区“幼小衔接示范校”办学目标,既让家长清晰把握孩子成长特点,也为后续学科教学指导、家校协同合作奠定了认知基础,成为整场见面会的“奠基之作”。
聚焦学科启蒙,践“乐”课夯根基
在明晰幼小衔接核心逻辑后,见面会进一步聚焦学科教学实践——作为孩子“表达与认知的基础课”,语文学习是衔接落地的重要一环,由潍坊市小学语文学科育人能手、寿光市优秀教师李伟老师接力分享。她依托小学全学段从教经验,紧扣校区“衔接乐”课程体系中“乐”课程“温和快乐育人”要求,以“语文学习指导”为核心,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拼音编儿歌、生字讲小故事”等趣味形式激发孩子兴趣。
深化学科指导,融“衔接”践初心
语文启蒙之后,数学学科作为“用数字看懂生活”的关键课程,成为见面会的下一个核心议题。深耕小学数学教学27年的吕锦华老师接续分享,将数学教学与校区“衔接乐”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她围绕“衔接乐”理念,倡导“好玩的数学”教学模式,分享通过游戏化教学、“数学画出来、做出来、讲出来”等方式引导孩子感知数学,同时践行“融错教育”。
教联体搭桥 共育凝合力
学科教学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家校双方的同频共振。依托教联体协同优势,寿光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秘书长周超随后带来“家校共育”主题分享。他结合教联体资源整合、协同育人的优势,分享家校合作核心秘诀,强调需以“三圣文化”为纽带,发挥家委会桥梁作用,推动家校形成育人合力。这一环节既承接了前文的学科指导需求,也为家校协同搭建了具体路径,让“家校社“拧成一股绳,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为幼小衔接注入“协同动力”。
锚定方向聚力,护学子启新程
在完成规律解读、学科赋能、家校协同等环节后,圣城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东关校区过去一年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指出校区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真正将一年级新生的过渡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王学亮校长的讲话既是对东关校区工作的认可与鼓励,也为东关校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随后东关校区党支部书记王效国作总结发言,为整场见面会画上圆满句号。他以党建为引领,再次锚定“幼小衔接示范校”目标,阐释“一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与“衔接乐”三大课程体系。同时,他号召家校以“三圣教育·红色领航”品牌为指引,携手助力孩子“脸上有汗,眼里有光,爱上东关”,为后续家校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
此次家长见面会,是东关校区以党建引领串联“衔接规律-学科实践-家校协同”的完整育人实践,更是为2025级新生成长定制的“启蒙指南”。未来,校区将持续依托教联体优势,把日常活动融入校园文化理念框架,深化家校协同,切实筑牢幼小衔接教育基石,为2025级及后续学子成长搭建红色领航、全面发展的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