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先锋 || 刘国坤:祖父的小餐桌
来源:本站原创 2023-03-3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祖父躺在摇椅上哼唱着。 

  我的祖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也没有震撼人心的传奇事迹。曾经的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努力地活着,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着。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不会再因食不果腹而苦恼,也不会因美味佳肴而欣喜。他就这样,淡定从容地过这一生。 

  平凡的祖父虽不曾有过惊人的成就,但他的小餐桌却见证了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发展。 

  我的祖父出生在建国前的动荡年代,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建国初期,因为物资紧张,餐桌上的食物比较单一,以土豆、玉米等杂粮为主,全国上下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在他12岁那年,村里成立了生产队,家里的小餐桌就搬到了人民公社大食堂。那个时候,吃的饭是不限量的,吃的菜是不重样的,年少的祖父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几年后,大食堂没了,祖父的小餐桌也没了。祖父曾跟我讲过,那段时间粮食减产,都没有东西吃,所以树皮就是一件美食,为抢树皮大打出手的事经常发生。少不更事的我只是把它当故事听,但唯独一句让嘴馋的我记忆犹新,树皮要剪碎后用锅炒,把水分炒干,然后用锤子捣,最后过罗筛,之后做成面条,口感滑润。不过听祖父说,天天吃树皮不易消化,我在当时觉得应该算得上是件好事,现在想想,确是太不懂事了。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们格外的珍惜粮食。那个时候,粮食定量供应,不但要有粮票,还要带着购粮证,到指定的粮管所换取,祖父的小餐桌上的主旋律永远是萝卜、白菜。 

  很长一段时间,祖父的小餐桌都没有发生变化…… 

  后来,在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冬暖式大棚建起来了,冬暖式大棚的到来,不但让寿光成为了中国蔬菜之乡,也让祖父的小餐桌发生了巨变。从温饱走向小康的祖父,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一年四季,餐桌上都可以有新鲜丝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虽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但也算丰衣足食,祖父是个容易满足的人,他十分享受这样的生活。 

  然而,父亲却是个不安分的人。 

  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地大规模修建道路,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成为寿光蔬菜能够运到全国各地的契机。于是,父亲主动从安逸的交管所辞职,跟着村里的其他人一起搞起了长途运输。就这样,祖父的小餐桌上不再只有本地的蔬菜,鸡鸭鱼肉也成了小餐桌上的常客,甚至还有各地的特产——湖南酱板鸭、哈尔滨红肠、云南鲜花饼、柳州螺蛳粉…… 

  随着生活的富裕,祖父小餐桌上的菜色越来越丰富,除了中国菜,还有许多外国菜。种类繁复的菜色,也让没见过世面的祖父闹出了许多笑话…… 

  如今,年迈的祖父越来越珍惜当下的生活,每天都会根据微信上推送的养生小知识,让我们给他准备饭菜,活脱脱一个养生大师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留恋,正是因为经历了苦难,才更珍惜当下的幸福。 

  祖父小餐桌上的变化,就是中国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祖父的小餐桌上,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的腾飞,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富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