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近日,圣城中学开展了“系住时光,青铜文化”学生浮雕作品展评活动。
夏、商、周三代共约两千年的历史,使得华夏民族初具雏形。这段上古而神秘的岁月,被后世称之为“青铜时代”。青铜器,跨越千年,厚重如缠绵的思绪,辗转了千年,握住命运的风骨,痴心了旷世之恋,缱绻于多情的诗行间,铭记了一段青铜的历史。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美术课上,师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比较、归纳青铜器中主纹(饕餮纹)以及地纹(云雷纹、回纹)纹饰特点。而后根据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的独特风格,运用浮雕和线刻的手法,小组合作完成青铜器的制作。
学生了解青铜器艺术,感受古代工艺美术的遗存,仿佛与我们的祖先面对面地交流。青铜的厚重,是对中国文化的恰当表述,在所有展示东方的悠久与华夏的沧桑的意象中,“青铜”的特点尤为鲜明。而回首历史并探究文明发生演变之轨迹,会发现青铜文化和青铜器对于我们这个五千年绵延相续的族群,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意义。
中国青铜器铸造工艺之先进,形制之美观,纹饰之精丽,铭文之劲拔,向人们揭示了古时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圣城中学将青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实操中感受浮雕与线刻的魅力,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大气有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