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教育报》D版·红心向党|刘盛泽:不做“别人家的孩子”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2-20

不做“别人家的孩子”

  ——读《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有感 

  在暑假一个慵懒的黄昏,我从书架上拿出了《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的文字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一般,跃入我的眼帘,我慢慢进入了角色,心中蓦地漾起了一圈圈温暖的涟漪,我的心灵焕发出了最温暖、最纯真的光芒。 

  梅子老师不愧为最暖人心的作家。她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主题多样。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在她的笔下都流露出真情真爱,照亮了我的心灵。书中写道: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在这个世上,寻找美好,一点一滴,润泽我们的人生。最终,相遇一个更好的自己。啊!我找到了心灵盛开的力量。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这世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谁都有出错的时候,谁都有着不足,谁都有着软弱和不堪,谁都不能包罗万象,谁都不是全能。” 

  对啊,正如梅子老师所说的,谁都不是全能,谁都有不足。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隔壁的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闺女,她钢琴过了十级;大爷他战友的孙女,她能歌善舞……正如歌曲中所唱到的,“别人家的孩子”能文能武,学习年年第一,样样精通,似那天子下凡。这可给我们这些让人不省心的,花见花落车见车爆胎的“淘气包”找了不少麻烦。 

  从小时候起,我便在小区里结识了几个同龄的小伙伴,我们在竹林下结义,我们一起把“酒”一饮而尽,嘴里喊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还按照出生日期的先后排列了顺序,整的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似的。 

  自此以后,我们便成了小区里大人们口中常说的三个“小霸王”。我们一起在大雨中狂奔,一起摘野果子吃,一起被家长拖回家男女混合双打。现在想起来,还不由自主地摸了摸那“饱经风霜”的屁股。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都到了上中学的年龄,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许多,少了几分当年的幼稚,多了几许成熟与稳重,渐渐地,我们都喜欢用成绩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我们三个“小霸王”之间也有了差距,有的成绩优异,有的忽高忽低,还有的,在低谷徘徊。于是,我们之间似乎也有了一道说不清又逾越不了的屏障。 

  成绩优异的,自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些,自然是自己家的孩子了,从我妈每天的唠叨时间便可以看出来。 

  “盛泽啊,你看看你,你那成绩和坐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有的时候一下子就上去,有的时候‘哗’就下来,让你妈心惊胆战的,老刺激了。你再看看人家明明,成绩稳得和高铁似的,稳居前三,你可真让我操心!” 

  “盛泽啊,把你那房间整理整理吧!你看你那床上和猪圈似的,怎么住人?你再看看人家小美,我去人家家里做客,那房间收拾的叫一个干净啊!书桌上那书摆得整齐有序,想查什么资料拿过来就是,要不人家就学习好啊,你看看人家那好习惯!” 

  …… 

  对于这些唠叨我都习以为常了,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自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可是,妈妈,难道你就真的看不出我一丝的优点吗?你就只会拿别人的优点和我的缺点比吗?可是这些话,我也只能烂在肚子里,我只能装作表面服从,内心反抗,因为我知道,一旦说出这些话,那无疑是自寻死路。妈妈那好似机关枪的嘴会秒杀我所有的理由,让我乖乖闭嘴,有理也说不出来。 

  唉!我真想一夜之间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真好! 

  但是,我读了《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后,我想真诚地对妈妈说:“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活着,认真爱着,认真过着属于我们的每一天,不强求,不辜负,努力使自己变得更美好!”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也因为这种不完美,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从此时此刻起,我要努力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做“别人家的孩子”,让我的独特无可替代! 

  圣城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盛泽 

  指导老师 刁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