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 | 三问启智·小组赋能——圣城中学召开学·思·省: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大学问”活课堂范式的研究与实践调度暨成果分享会

 2025-03-11 报道

  为深入开展问题导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践,扎实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310日下午,寿光市圣城中学召开“学·思·省: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大学问’活课堂范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期调度暨成果分享会。圣城中学党委书记朱荣光、副校长李映美、学校中层干部以及学科教研组长参加本次会议。 

  数学教研组长吴淑娴老师在其报告《采他山之石,厚己家之长》中强调,教师应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将小组合作作为撬动课堂变革的支点。在"学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建构知识网络,重点锤炼表达力、对话力与提问力;在"思问"环节,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激活批判性思考,发展倾听力与合作力;最终在"省问"环节,借助组内互评与自我复盘深化反思力,实现认知的迭代升级。吴老师特别强调,教师需将学教评一致性理念融入小组活动设计,关注知识内化的深度,更重视思维发展的轨迹,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敢问、会问、追问"的地方。 

  英语学科王翠翠老师随后进行了题为《依托小组评价 助力高效课堂》的中期汇报。她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致力于打造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小组模式。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王老师展示了英语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她讲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实际上与社会生活中的挑战相似。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如何发现他人的优点,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磨合的学问。 

  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不吝啬时间,耐心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犯错时稍加提醒并及时补充。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英语成为一种交流的乐趣,而非学习的负担。 

  学校党委书记朱荣光对··省: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大学问活课堂范式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三大低效教学顽疾,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学问”“思问”“省问三个环节,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和唤醒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效课堂的基石。 

  朱书记强调,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问,不仅要向课本、作者、教师提问,还要向自己、同学、生活乃至自然发问,以此激发思考与探索的主动性。他的讲解使干部教师对大学问活课堂范式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李映美副校长对老师们接下来的小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强调,老师们应通过大学问活课堂来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最终培养出落落大方、自信满满的学子,使他们能够在人群中侃侃而谈,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她表示,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让孩子们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和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老师们应在课堂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为构建高效课堂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会议的最后,教科研中心魏庆伟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通过本次中期调度暨成果分享会,圣城中学展现了在提升教师素养和推进教学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圣城中学始终坚信,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是课堂改革的执行者与推动者。因此,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秉持着学问就是让学生学会问问题的朴素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三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改革成果。接下来,学校将继续聚焦三问教学法的完善与推广,致力于构建在学习、自学习、真学习、学得真的良好课堂生态,努力打造高质量育人的圣城中学样本。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