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要义解读与十大关系

圣城中学教导处 2008-10-24 报道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要义解读与十大关系 

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08年9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是潍坊市教育局2007年“初中发展提高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物化和载体,更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认真解读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使命,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贯彻好、落实好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宗旨。 

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要义解读 

(一)为什么改革? 

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最终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其深层含义或者说间接效益(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精神和素养,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自主、互助和学习型三个词语的相对(反)词语为:他主、独立和讲授型,其中心词是学习型,而学习型的修饰语是自主互助。强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自主和合作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这一改革,从新的视觉和维度定义了“教学”这一概念,抓住了新课改的根本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何谓教学?本模式的解释应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以及“不教是为了教”的目的和境界。同时,这次改革试图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内涵和外延昭示着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彻底改变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妥善处理内因与外因、一般与特殊等的辩证关系。 

(二)改革什么? 

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转变教与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现在就这两种学习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1、          自主学习(略。详见《探索有效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文。) 

2、          合作学习(略。同上。) 

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那么,“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思想、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有哪些?其思想基础主要是三个主义,即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以建构主义为主要思想基础。其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多层次需要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此模式所需要的主要教学原则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愤启悱发、循序渐进、合作学习。对于上述内容要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唯有全面深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唯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用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那么,学生自主了,学生们互助了,教师是不是没事干了吗?不是没事干,而是事难干了。谁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谁来发挥挖掘学生心智潜能、谁来管理调控课堂秩序以及小组学习、谁来引导衔接课堂教学环节等问题,这些任务就得由教师完成。根据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就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备教材与备学生的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教师重视研究教材,而忽视研究学生。备课重视课本和教参,而轻视备学情。因此,教师要观察、研究、记录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性格特点、认知结构、心理需要、最近发展区是什么。把课前解读学生和课中观察学生当作备课和做课的第一要务。要切实备好学生的心智、心理和心情,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二,处理好知识讲授点与自学点的关系。此模式实行后,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一种恐惧症:谈“讲”色变。不能不讲,也不能乱讲。不忌讳讲也不要不敢讲。哪些内容采用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确定这些知识点后,当讲则讲,讲就讲好,讲到要害处。准确理解并落实“三讲三不讲”的要求。如果讲授的效率比自学的高的话,那就没有不讲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在备课时,要准确定出教学内容的自学点和互助点,同时,明确自主互助的方式、方法和时机。在学生自主互助是学习时,教师做什么?一是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观察调控、点拨学生学习。二是搜集整理自主互助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第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节课中预设与生成有哪些出入?学生在课时学习中中会生成了哪些新的知识、认识、见识?出现了那些预料之外的问题、疑难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教师的及时关注、反思,并加以解决和利用。在处理这个关系时,教师的思维定势是,处理完了教学预设就好像百事大吉了。然而,课堂的增值也就在课堂的生成里。而且,课堂教学的完善点和创新点也许恰好就在课堂生成的教学信息和信号中。因此,要及时、全面的捕捉教学预设以外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发课堂创新的灵感。 

第四,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互 

助”型学习活动?如何组建和调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是小组建设,即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以及组内与组间的竞争与评价机制。学习小组长的确定可以采取教师指定,也可以采取学生民主评选的办法。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可以按照2N的倍数思路来确定。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管理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此时的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教师一要亲自管理全班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二要指导小组长小组管理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每个学生学会自觉、自律和自治。 

第五,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时,往往是注重备“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很少预计和思考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激发、激励、保护、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欲望?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有足够的考量。第一要放手让学生进行预习并指导预习方法。可参照《初中学科教材有效阅读方法》进行。二要指导学生上好本学科的自习课,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作业。三要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复习方法。为了让学生保持对本学科的浓厚学习兴趣和高涨热情,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时,要抓住两头。一是课堂开场。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情景的创设要落实“双20条”中形连和意连的要求,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课堂收场。结尾好一切都好。课堂的小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吊起学生的胃口,产生对下一节课的欲望和期待。 

第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句话中的“学”正好与“习”相对、相别,又相关、相连。“学”是动口动脑用心的,是理解的、抽象的;“习”是动手动脑的,是实践的、形象的。文科的习与理科的习有何异同?哪些内容能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习什么、怎样习以及习到何种程度?学与习的时间比列怎么开算恰当?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每个教师的深度思考。现在的课堂教学倾向是重视“学”而忽视“习”,而有“习”者,习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和信度也值得反思和商榷。同时“习”的质和量也值得改良和商讨。因此,如何正确帮助学生处理学与习的关系以及习的质量关系应是教师的天职。 

第七,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潍坊市教科院关于“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观察与评价标准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表现,占60分。二是教师表现,占40分。这个分数的比重和排序充分说明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关注程度和中心地位。在学习性为的评价中涉及到了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个体参与率和展示率较高,而整体参与面和参与度较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解决好点、线、面的关系。能在组内展示的先在组内展示,尽力扩大展示面。在组内展示的基础上,挑选优秀的在班内展示,以树立合作学习的典型和自主学习的榜样。 

第八,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共性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困难和疑问。这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边缘生被边缘化的主要症结所在。所以,要高度重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疑难问题,在好、中、差三个层面进行反馈的基础上,重点发现、搜集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性个性化辅导。每堂课都要有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以解答学生的个别问题。学生的个别问题不只是知识性问题,也有学法问题、心理问题、认知特点问题。因而,非知识性问题应当引起特别关心,特别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说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困生、边缘生的转化工作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促优化、防分化的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 

第九,处理好他评与自评的关系。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目前,课堂教学的即时性评价是一个研究的焦点。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评价主体单调--只评学不评教。即时性评价中更多的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学,而缺少学生评价教师的教。所以,要增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即时性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满意度。二是评价方式单一--他评多于自评。因此,要增加组内学生互评、组间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用语要灵活多样,具有含蓄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不要过于单调、直白甚至肉麻。 

第十,处理好模式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要理解好、落实好潍坊市“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潍坊模式与“双20条”的关系,即处理好本与末的关系。探索模式而不拘泥于模式,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唯模式是从,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机械照搬既定的模式,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科而异,因学择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吃透精神和掌握本质,力争形似而神合,决不能貌合神离,创造各具特色的本土化教学方式,创生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范式。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形即无模式,因为老子说大道无形。所以,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是构建起各具特质和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凡事皆有根本,凡事皆须务本。只有抓住了潍坊模式的本质和灵魂,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上述十大关系,做到抓大不放小,既要务本又要饬末。课堂教学的细节是美丽的、生动的,也是产生效益的。凡事皆有道,凡事皆须守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务本以道,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生产力和发展力,也才能确保“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真正生根、开花、结果。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