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付长颖:爷爷的碗
爷爷的七十大寿上,他端起了碗。
桌上的山珍海味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个漂亮的大蛋糕摆在桌子中央,很是好看。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这么多好东西,不知道先吃哪一个!”我笑着给爷爷的碗里夹了块鱼肉:“爷爷,您吃这个,这个可有营养了!”水汽氤氲,笑声阵阵,朦胧间,我想起了小时候。
家训里有这样一条:勤俭持家,忆苦思甜。爷爷从不许我们挑食,更不许浪费粮食。可小孩子总归是不好好吃饭的,胡乱拣几口就撇嘴不肯吃了,饭粒也撒得到处是。每每这时,一向和蔼的爷爷都会生气地教训起我们来:“怎么能这样糟蹋饭啊?这可是粮食呀!想当年……”
当年的光景,我不曾领会,可爷爷眼里心里对粮食的珍视,却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蒸馒头时,面粉要小心翼翼地放,免得落到地板上浪费了;喝汤时,锅子和碗要刮干净,别让大米粒儿浪费了;鞋子坏掉了,不要紧,修不好扔掉就是,可若是馒头上有一小块霉斑,割下来,剩下的还都能吃呢。父亲劝过好几次了,不管用的……“哎,妮子!这地瓜皮不要扔,好吃着呢!营养可都在皮里呐。这要在以前,吃了可是能活命的……”
我想,爷爷的碗里盛着过去苦难的岁月。
爷爷很喜欢小麦,对白面馒头更是赞不绝口。每当我买些贵点的东西时,他也总喜欢拿白面作比。我曾追问过:为什么在爷爷眼中,所有贵重的东西都要和白面馒头进行换算,这白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爷爷笑着揽过我,回忆起曾经的故事:“那大概是1984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久便迎来了大丰收。从爷爷的回忆里,我仿佛看到了那金黄的麦子在风中摇曳,乡亲们边割麦边笑着、唱着……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里,麦穗堆成了山。爷爷的碗里第一次有了白面馍,麦香和着米酒下肚,是幸福的味道。
我想,爷爷的碗里盛着曾经丰收的喜悦。
“来,妮儿,吃这个,吃了好长大高个儿。”一块雪白的鱼肉送进了我的碗里,“我听电视上说,这里面有什么白,好着呢。”“爷爷,是蛋白质啦!”“哎,对对对,就是这个!小娃娃上学还懂得不少哩!来,爷爷再奖励你一块红烧肉!”
“哎呀,爸,您就甭管她啦,您先吃吧。”大家伙都笑呵呵的,婶婶趁机说道:“妮子长大了,要上个好大学,回来给你爷爷多买几条鱼,补补蛋白质。”我一边应着,一边看向手里的碗,明晃晃的灯光映在碗底,如同天上的日月,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我想,爷爷碗里还盛着现在幸福的生活。
乾坤朗朗,天地悠悠,小小碗中盛春秋;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小小碗中见发展。回忆曾经,对比现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吗?爷爷的碗如此,千家万户的碗也是如此,将来的碗更是如此。
我愿做将来那碗中日月的一缕光,为新时代奏响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乐章,为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添彩。
八年级五班 付长颖
指导教师 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