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意见
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意见
根据教科研中心工作安排,全市小学各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将于4月中下旬举行,有关意见如下:
一、参评条件
凡参加小学优质课评选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端正,师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
2.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成绩优秀;
3.教龄2年以上,年龄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现任教小学学科。
(注:凡已获寿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或优质课的不参加本次评选。)
二、名额分配
考虑到学科平衡,各学科都应培养骨干力量,以及参考《2013年学年报表》中“教师情况”后,部分学科独立分配名额的,学科间不允许互相调剂;学科组捆绑分配名额的,学科间可自行调剂;各学科(组)均不能超出分配数。(具体名额见附件1)。
三、其它要求
1.各单位必须从具备条件的教师中选拔,按照分配的名额,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评选。
2.讲课课题由教科研中心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公布范围,选手可从范围中自选课题。
3.参评课须体现自主高效课堂特点,体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评价标准参见《寿光市高效魅力课堂评价标准》(见附件4)。
4.各单位要将《参评教师登记表》《报名总表》以及评审费(100元/人)集体于
5. 各科讲课时间、地点、课题范围、顺序等另行通知。
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附:1.《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名额分配表》
2.《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参评教师登记表》
3.《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报名总表》
4.《寿光市小学高效魅力课堂评价标准》
附件1 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名额分配表
单位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品生 (品社) |
科学 |
综合实践 |
音乐、体育、 美术 |
合计 |
圣街 |
3 |
2 |
2 |
1 |
1 |
1 |
2 |
12 |
文家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孙集 |
2 |
1 |
1 |
2 |
1 |
7 | ||
化龙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古城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营里 |
2 |
1 |
1 |
2 |
1 |
7 | ||
台头 |
2 |
1 |
1 |
2 |
1 |
7 | ||
田柳 |
2 |
1 |
1 |
2 |
1 |
7 | ||
上口 |
2 |
1 |
1 |
2 |
1 |
7 | ||
侯镇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洛城 |
3 |
2 |
2 |
1 |
1 |
1 |
2 |
12 |
纪台 |
2 |
1 |
1 |
2 |
1 |
7 | ||
稻田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羊口 |
2 |
1 |
1 |
2 |
1 |
7 | ||
双王城 |
1 |
1 |
1 |
1 |
1 |
5 | ||
世纪 |
3 |
2 |
2 |
1 |
1 |
1 |
2 |
12 |
实小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圣小 |
2 |
2 |
2 |
1 |
1 |
1 |
2 |
11 |
圣中(小) |
1 |
1 |
1 |
1 |
1 |
5 | ||
实中(小) |
1 |
1 |
1 |
1 |
1 |
5 | ||
明珠小学 |
1 |
1 |
1 |
1 |
1 |
5 | ||
特教学校 |
2 |
2 | ||||||
|
41 |
31 |
31 |
48 |
31 |
184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职称 |
|
参教时间 |
|
学历 |
|
所在单位 |
|
任教年级 |
| ||
主 要 业 绩 |
| ||||
单位推荐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市教科研中心评审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评选参评教师登记表
学科:
附件3
2014年寿光市小学优质课报名统计表
单位: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参教年月 |
申报年级 |
申报学科 |
学校名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申报年级、学科一经上报,不得更改。
附件4
寿光市小学高效魅力课堂评价标准
评价 项目 |
评 价 指 标 |
环节简评 |
权重 |
得分 | ||
教师 素质 (15) |
1 |
教态大方自然,有感染力 |
|
5 |
| |
2 |
语言准确、流利、简洁、明晰 |
|
5 |
| ||
3 |
板书工整、规范、重点突出 |
|
5 |
| ||
教学 目标(10) |
4 |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 |
|
10 |
| |
教学 设计(15) |
5 |
正确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
5 |
| |
6 |
课堂教学容量和难度适合学生水平 |
|
5 |
| ||
7 |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
|
5 |
| ||
教学 过程(40) |
8 |
师生交流亲切自然,尊重、鼓励、赞赏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
|
8 |
| |
9 |
教学方法得当,师生互动性强,活动形式多样有效,课堂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调控能力强,能恰当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
|
8 |
| ||
10 |
学习方式多元化,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
8 |
| ||
11 |
评价方式多元化 |
|
8 |
| ||
12 |
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与学活动比例合理 |
|
8 |
| ||
教学 效果(15) |
13 |
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恰当,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
|
15 |
| |
教学 特色 (5) |
14 |
教学的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 |
|
5 |
| |
评价 要点 |
主要特色和优点 |
主要问题和建议 |
总分 | |||
|
|
| ||||